栏目分类
祈年文潭·评论员荐书:去了解熟悉的陌生人 ——读《创造日本:1853-1964》
发布日期:2025-04-14 02:37    点击次数:178

作者:陈城

作为东亚的重要国家之一,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有沟通往来的渊源。近代以来,日本给中国和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惨痛记忆,也让绝大部分中国人民始终对这个邻居岛国保持克制距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复苏又不得不令人关注。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破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与日本保持着数十年紧密又疏离的联系。所以,对日本这个国家建立基础的了解,有其必要性。

一个比较成立的推断是,很多中国民众对这个邻国的了解并不深入,因而也就很难理解他们在过去一百多年间各种国家行为变化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国译丛中的一本,由荷兰学者伊恩·布鲁玛撰写的《创造日本:1853-1964》,就以较小的字数体量直观展现“日本成为今日日本”的过程。伊恩·布鲁玛曾攻读中国文学与历史,后专注日本研究,其出身国荷兰也与日本历史发展进展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这样的过往和“巧合”,为我们理解日本近现代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更真切的视角。

在日本闭关锁国期间,荷兰是日本窥探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也因此形成了一类专门学科“兰学”。彼时,荷兰对日本的影响,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不相上下,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日本社会的变化。直到1853年,“黑船来袭”,日本结束了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封闭状态,开启了转型现代化国家之路。我们通常所熟知的部分,是二战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国家,但这一过程前后的日本社会变化、文化意识变化等等,则鲜为中国普通民众知晓。

当然,更为重要也不可否认的是。曾经,中国是日本数百年来的学习对象,而在几十年前,这个角色身份转换了。那么,清楚知晓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经济生活等领域的变化,对我们如何将所学知识有效化为己用,则显得尤为必要。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美国接管,每个历史事件实际上都是日本社会观念的变迁浓缩,我们得以通过作者在书中所呈现出的这些事件,以及具体史实和评述,来获得对日本这个国家及其民族的进一步了解。近代日本的矛盾性,某种程度上未被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人所深刻理解,也就成为了一种导致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之一。

某种意义上,基于东亚地区的文化传统,国家之间的某些特点是很相像的,也就值得借鉴并避开已然呈现的问题。日本成为了现代化国家,但也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过去几周以来,日本人曾屡次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他们希望黑船再杀回来,打破封闭的政治体制。”这其实也表明了,新的一套总会变成老的一套,束缚日本社会的因素如何打开,这种变革又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始终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这位熟悉的陌生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Powered by 玖优汇平台靠谱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